Presentations on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Europe and Doing business in Czech
--> Prague Castle District(St. Vitus Cathedral, Golden Lane) --> Dinner at Olympia

歌德式風格聖維特大教堂(St. Vitus Cathedral)
如果說第一場的Guest Speaker說的是通識
那麼那二場PWC 演講的就太精采了
簡報原演講對象為有意在Czech 投資的institutional investors
因此對人資,未來宏觀經濟,基礎建設等等都做了一個簡潔有力的說明
(這場演講我和亞洲同學都很喜歡. 驚訝的是, 事後檢討它卻被美國同學評為
最不喜愛的演講之一,原因是互動不夠多, 差異有夠大的 :D )
下午的自由活動時間 大夥兒分批前往城堡區
從我們所住的瓦次拉夫廣場(Vaclavske Namesti) 往 Na Prikope大道
在Tesco 旁邊乘坐22 號電車,
過完橋後在布拉格城堡(Praž ský hrad)下車即可(搭捷運的話還要走上一程喔)
布拉格城區內是免費進入 但開放時間只有09:00--16:00
我們購買了行程B (學生票價125 K č), 決定在它兩天的使用期限內好好的逛完
行程B 可以去參觀的景點有聖喬治大會堂(Basilica of St. George),
黃金巷(Golden Lane), 布拉格城堡繪畫館(Prague Castle Picture Gallery)等
穿過了站得筆直的衛兵身邊,第一站就往免費參觀的聖維特大教堂(St. Vitus Cathedral)前進
不要小看衛兵身上的制服喔,那可是電影"阿瑪迪斯"的服裝設計師所設計的

和很多古老的歐洲教堂一樣, St. Vitus Cathedral一開始只有建於929年的
聖溫塞斯拉斯圓形教堂,後來1060年擴建, 到1344年的 查理四世下令建造成
目前的哥德式尖塔主體風格,
也換手過多位建築師才完成,其中最有名的是查理四世時期的彼得‧帕勒
查理大橋、提恩教堂都是他的作品.




一直建啊建的教堂到15世紀發生胡斯戰亂中斷工程,
而後數百年就隨著當時流行的風格改建增修,
到了1929年才正式完工成為全球第四大教堂.(OMG, ,建了600年的教堂呢!!)
前三名分別為義大利聖彼得大教堂,英國保羅大教堂和德國科隆大教堂>
所以這棟教堂除了最主要的哥德式建築風格外
還融合了文藝復興風格,巴洛克式風格
裡頭可以見到歐洲最為古老的拱型迴廊和各種華麗的彩繪玻璃


左邊是描繪聖經創世紀的玫瑰之窗, 20世紀才完工, 26700塊彩繪玻璃拼貼完成的創作
而右邊這扇色彩豐富,線條柔美的彩繪玻璃,就是捷克藝術家穆夏的作品
總是會有許多觀光團聚集,所以非常好找 :D
左圖是以精緻壁畫和寶石,金子裝飾而成的溫薩斯拉斯禮拜堂
裡頭有扇通往皇室寶庫的小門, 要開裡頭的門需要七把鑰匙
分別給七個不同單位的人保管,現在只有在重要場合才會開啟
右邊這個繁複的銀飾是1733~1736年以"2噸"的純銀打造的聖約翰之墓,
週圍環繞著也是由純銀鑄成的小天使
據說是為了紀念1393年擔任大主教及皇后牧師的聖約翰
因為他拒絕向皇帝透露皇后告解的秘密
皇帝便怒到把他的舌頭割下並將他從查理大橋推下伏爾塔瓦河(這也太暴君了吧!)
查理大橋上也有他的紀念碑,明天再去瞧瞧囉!
(小天使旁邊的銀盤擺的是他的舌頭...@.@" )

另外這座雕細琢的巴洛克建築,也是國王加冕與王室長眠的地方
所以可以見到位於主祭壇後方的斐迪南一世國王靈柩
離開了氣勢磅礡的聖維特大教堂, 時間已近4pm,
位在聖維塔大教堂後方, 仿羅馬式的紅色聖喬治教堂(Church of St. George)
已經不開放內部參觀 只好明日請早了~ 繞小巷的時候還遇上了交班的衛兵:P
接著來到黃金巷(Golden Lane)碰碰運氣
要賺錢的的地方果然不一樣,不僅還沒關也沒有查票的人耶
這條一眼可以望盡的石板小巷是16世紀時逃難的煉金術士居住的地方
想不到後來因為卡夫卡曾居住過而大紅特紅
(身前極不得志, 臨終前還曾經拜託友人把它的作品都銷毀的卡夫卡
應該做夢都沒想過今天他會這麼紅吧!)
這裡每一棟小巧的房子都被粉刷成甜蜜的色彩,在夕陽的照耀下甚為耀眼
22號的房舍就是卡夫卡故居,
1917年卡夫卡在此完成以布拉格為背景的小說- 城堡
其他還有販賣Bonaticus,彩繪小玻璃,玩偶,老照片等等的店家
時間已近黃昏, 從居高臨上的皇宮區向下瞭望
只見滿滿的紅色屋頂,配上今天的晚霞
別是一番特別的美感!
聽說小區有很多特別的銅雕 並是很多電影和商業攝影拍攝場地
好奇的我,拉著朋友一同坐22號電車去尋寶
不知道是不是方法錯誤,沒看到甚麼
卻只在下車處(小區和查理大橋連接點附近)看到了奇怪的銅雕
配上晚上的燈光,還怪恐怖一把的 ^^"
晚餐選擇到當地人推薦的餐廳: Olympia用餐
主菜點了一道傳統的捷克鴨肉
以鴨肉配上捷克式QQ的饅頭(Dumpling)、馬鈴薯
再配上醃漬酸菜
甜點點了酸酸甜甜的水果Dumpling
雖然是兩個人一同分食,但加上一人一碗湯一杯飲料的分量
根本就吃到超撐還吃不完,乾脆就把它打包回去旅館囉
這樣足的分量,一人花了360kc (22USD)
p.s 同學在不同時間也去吃了這家店的招牌菜(750kc)
照片看起來超酷的,不過我想大概要三個人才吃的完吧!
回程的路上,又跑去逛了Tesco,
其實我很愛在不同的國家逛逛當地的市場和超市 感受一下他們到底日常生活都是吃些甚麼呢~
難以想像的香腸口味零食 一大堆的白餃子
後來買了捷克最有名的啤酒-Pilsner Urquell回去做紀念(22kc)
右邊那罐則是要向友人證明Budweiser的確是從捷克發源的 哈